永兴诚“五比一”酱油:百年传承谱写合江酱油产业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1-03-11 09:30:15

酱启合江,永兴诚道;百年传承,和合共生。3月3日,四川大学、四川省微生物学会、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食品报等专家一行调研指导四川泸州合江酱油酿造产业,科技助力传统产业品质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专家们走进合江永兴诚“五比一”酱油酿造公司,了解百年酱油的文化传承,感受10万坛酱缸的恢宏阵势,品尝千天日晒夜露的酱香至味。传承寻求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永兴诚“五比一”酱油给千年古县增添独特厚重的味道,在中国酱油小镇书写合江酱油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历史追溯:酱启合江成就产业优势

来到位于合江县佛荫镇的永兴诚“五比一”酱油酿造坊,一进门就被成千上万口整齐排列的酿晒缸所震撼,景象颇为壮观,不由自主会沉醉于浓郁的酱香和深厚的文化氛围中。

古色古香的文化墙上,“酱启合江,永兴诚道”八个大字格外瞩目,述说着永兴诚百年酿造传奇。为什么说酱启合江?永兴诚酿造公司总经理李红向专家们娓娓道来。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武帝建元六年,番阳令唐蒙奉旨出使南越。在接待的筵席中有一碗香气扑鼻的酱,唐蒙好奇“酱从何而来”,随后了解到,蜀商偷偷通过夜郎城外的大涉水(现在的赤水河),将其卖到邻近的夜郎国。

唐蒙上书后,汉武帝便令其即刻挥师,从巴郡符关出境,出使夜郎。而符关旧址就在今合江县城的南关。汉武帝从合江开始,平定夜郎,滇国,随后灭南越国,统一南方。

“千年传承,百年老号。百年永兴,诚信天下。”据李红介绍,合江酱油酿造技艺,自汉代武帝时一直流传延续,得到了长久的发展。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开拓,元明清时期的大发展,一直是合江地区著名的地方特色产品。

1918年,由合江人士张茂久、张志轩各出资4000银元共同创建。1921年,在合江县城大寺巷口开办永兴诚营业部正式销售。经张志轩和张茂久之子张安甫两任总经理辛苦经营,1940年代中期已成合江同业巨贾,年产灵芝酱油,霜露酱油,浓精酱油近10万斤。

1945年张安甫买下泸州营沟头李家酒坊。永兴诚完成了酿酱油到酿曲酒的华丽转身。张安甫移师泸州经营永兴诚曲酒厂,张志轩之子张履平主持合江永兴诚酱园厂。

至解放之初,“永兴诚”已执合江酿造业牛耳。50年代,泸州永兴诚与温永盛等酒坊公私合营,组建泸州曲酒厂,后发展为今天的泸州老窖公司。1958年改为合江公私合营酱园酿造厂,1978年更名为合江醬园厂。改革开放,合江酱园厂资产出让,民企入主,重拾“永兴诚”字号。

因质量上乘深受广大顾客赞扬,永兴诚“五比一”酱油不仅在宜宾、成都、重庆、武汉、上海等地都设立销售号口,还远销到了台湾、香港。

赤水河下游,酱油飘香两岸

技艺传承:赤水河畔日晒夜露飘酱香

在合江,有一首儿歌流传已久,家喻户晓:“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船工苦,船工愁,好在不缺酒和油”。印证了合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得以酿造出品质极佳的白酒和酱油。

合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全年接近无霜的气候条件以及弱酸性泥土的生长环境,造就了酿造酱油的上选原料优质小黄豆。美酒河有着优质的水源,水文地质为可溶性岩为主的裂隙孔洞水,地层浇层水质为重碳酸盐型水。这一切为酿造传统好酱油提供了绝佳的地理环境和光照条件。

9道核心工艺,1000多天日晒夜露,100000口酱缸,“五比一”酱油天人合一,因五成酱醅取一成原油而得名。历经3年的生命涅槃,酱香悄然绽放。

头戴棕帽的十万口晒露缸,宛如整装待发的士兵,是永兴诚一道飘着酱香的雄伟风景线。现代美景与古老传承的碰撞,迸发出别样的极致魅力,表达出对自然和传统的尊重和创造。

来到汉白玉小广场,这儿有个日晷仪的汉白玉雕塑,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代表时间。李红表示,我们的酱油正是时间沉淀的食品和艺术品,用千日古法发酵,用三年时间日晒夜露,酝酿一生的酱香至味。

总经理李红介绍园区发展规划

“我们只用四种原料,黄豆、面粉、盐、水,历经筛选原料、浸泡、蒸焖、冷却摊晾、拌和接种、制酱黄、制酱醪、抽取酱油、原油陈酿九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酿造传统手工酱油的精要。”李红介绍。

从黄豆至酱油,一生一长是酝酿的自然规律,更是天、地、人的大智慧。永兴诚用一生坚守品质,世代传承,酿造美好滋味,一直葆有对产品和品牌的自信。

1929年在成都花会赛宝中获金奖;1993年在首届巴蜀食品节中获银奖;1999年获四川名优特新博览会银奖;2008年获“四川省老字号”称号;2011年,“五比一”酱油酿造技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20年8月永兴诚公司获得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基地荣誉称号。

从汉代到清代,从1918年到现在,永兴诚一直秉承健康、绿色、安全的民生宗旨,用最传统的方式,保留最天真、最原始的酱油味道,是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非遗”。

永兴诚道:调和五味百年传承心志勤

丁峰耸翠,笔架连云,之溪秋练,书岩夜月,在永兴诚“五比一”酱园中,四个亭子之名展现出合江四景蕴含的雅致风韵。

“立品当如山有岳,修身要比玉无瑕”,这是沉香亭上的对联,背后是“德馨”和“服务万民长守信,调和五味永兴诚 ”,以及亭中对匾“心伦”“笃诚”。

李红介绍,这些都代表了董事长钟心伦站在永兴诚百年历史的高度,始终坚定把百年老店做大做强的信心,始终不忘让全国人民吃上健康的“五比一”酱油的初心。

永兴诚酿造公司经历了公私合营、国有企业改制、股份制企业改制,2005年钟心伦收购后,怀着对永兴诚这个百年老店的热爱,一直在思考怎么发展和传承好这一老字号品牌。

邀请合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合江酱油历史文化和永兴诚品牌百年的传承历史,体会到了“酱启合江,永兴诚道,百年传承,和合共生”的理念,特别是永兴诚和泸州老窖历史的融合。

钟心伦感叹,在泸州这一个酿造幸福的城市里,泸州永兴诚酒厂和泸州老窖合并酿造了闻名天下的美酒。永兴诚创始人酿造酱油和酒的历史值得发扬与铭记,而如今的合江永兴诚一定要酿造好酱油,这个历史责任落在了企业的肩上。

十多年来,永兴诚公司肩负传承使命,不遗余力,保护和传承了永兴诚传统酱油的生产技艺和品质。“永兴诚”这三个字,是一个震撼心灵的酱油文化朝圣地,一个美仑美奂溶于血脉的生态活乐园,一条展示千年底蕴国人骄傲沁入灵魂的民族珍艺文化。

“百年传承心志勤。”调和五味的永兴诚,需要百年传承,需要用心,立志勤劳,将永兴诚这一个百年老店品牌发展壮大,带入第二个一百年。

发展蓝图:千亩酱园打造中国酱油小镇

“传承千年古法酿造技艺,谱写酱油产业崭新篇章”,这是合江县委县政府全新的发展定位。秉承做大做强企业和产业的理念,公司下定决心投资5亿元,建设永兴诚“五比一”酱油文化产业园。

产业园项目规划占地1573亩,分为大桥镇,先市镇两个基地建设,建成有10万口酱油晒露缸规模的“永兴诚酱园”,厂房及配套面积25000平米,还将建设永兴诚中华酱油文化博物馆,将“传统工艺”与“历史文化、现代科技、一二三产业”融合。

在文旅方面,将建设永兴诚中华酱油文化博物馆,还原永兴诚百年企业各个历史时期的酱园原貌,以及游客接待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相关配套项目,为永兴诚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造条件。

据了解,永兴诚还将在先市镇贾山村规划建设1000多亩大豆种植基地,以点带面发展大豆种植,在赤水河流域大豆种植示范取得成效以后,将酱油产业园河对岸的1000亩土地再投资建设20万口酱油晒露缸,总体达到30万口规模。

“到时候,赤水河上游是风吹酒香香两岸,我们这里是风吹酱香香两岸,打造中国酱油小镇的目标不会太远。”想到未来的景象,钟心伦在交流时难掩激动的心情。

种植技术培训

3月3日下午,四川大学专家组来到大桥镇黄包山村、里村,对种植基地建设和大豆种植技术进行培训。据悉,黄包山村、里村计划各示范种植大豆200亩。永兴诚公司承诺,提供400亩大豆所需种子和肥料资金,对村民收获的大豆按市场价保证收购,促进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永兴诚和四川大学共建永兴诚酱油联合研发中心,已经建成微生物实验室。依托四川大学的科技研发和人才优势,在传统酱油生产标准、产品质量保证体系、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强化科技力量的投入和对高品质的加持。

李红表示,目前,先市酿造基地生产设备今年1月开始满负荷投料生产。第一期10万口酱油晒露缸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每年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3000万元以上。

四川大学、四川省微生物学会专家指导

“永兴诚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项目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传统酱油酿造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小学生研学营地,三产联动,助力乡村振兴。”钟心伦坚定地说。

永兴诚“五比一”酱油,百年坚持手工古法酿造,只为留住记忆中的味道。永兴诚“五比一”酱油,蕴含时间的味道和故乡的味道,经历百年日久弥香。作为酱油产业的优秀代表,永兴诚酿造公司成为合江传统酱油发展的引领者,与其他酿造同行一道共同打造中国酱油小镇,为合江产业经济大发展创新作为!

中国食品报经济观察报道

返回顶部